YouTube於11月23日舉辦了一場結合社群的活動,在網路與實體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的今日,虛擬社群影響力真的越來越大,在YouTube上發光發熱 的明星也越來越多,筆者剛剛在逛YouTube Live的網站時,就看到在YouTube上演奏卡農搖滾版台灣吉他手JerryC居然和筆者的偶像 Joe Satriani同台飆吉他,這真是太瘋狂了…
於筆者新的部落格 Tech.cipper.com 上繼續閱讀...
YouTube於11月23日舉辦了一場結合社群的活動,在網路與實體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的今日,虛擬社群影響力真的越來越大,在YouTube上發光發熱 的明星也越來越多,筆者剛剛在逛YouTube Live的網站時,就看到在YouTube上演奏卡農搖滾版台灣吉他手JerryC居然和筆者的偶像 Joe Satriani同台飆吉他,這真是太瘋狂了…
於筆者新的部落格 Tech.cipper.com 上繼續閱讀...
相信有再寫部落格的人一定對於Google廣告不陌生,這好歹也是個賺錢的小工具,雖然有時候賺的還挺辛苦的。過去,Google廣告多是出現在 Google本身的搜尋結果頁面以及一般的部落格中,然而就在最近,Google將廣告版面已經悄悄地置入YouTube以及Google map中,看來Google正在積極地拓展他廣告的版圖…
Google 十週年了,在一片歡聲鼓舞的氣氛中,Google 仍不忘對這社會有些回饋,10的100次方計劃就是個集思廣益的社會回饋活動。任何人都可以提交任何對於社會有益的活動,你也想試試看嗎?
已經問是許久,有許多不同的應用也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,筆者的網站 cipper 就是架構在 Google Map API 上,並引入類似twitter的概念讓使用者可以貼短訊在 Google Map 上。
只是 Google 自己認為Google Map API 還能做哪些應用呢?下面兩則影片來自於 Google 官方,分別是New York Times 與一個旅遊網站 Tripadvisor 的應用案例,看看 Google 如何推銷他們的 API。
指出,Google原本欲以60億台幣買下digg的案子宣告破局,可能的原因有二,技術上的整合以及高層彼此間的溝通。
那麼接下來,digg有甚麼計畫,除了募集更多的資金外,我想應該還是要著重於服務的開發,將既有的服務也許是重新包裝,也許是拓展到更多的平台上,也只有持續不斷的開發新市場才能生存,這,說的真的比較簡單阿。
與 digg 的交易進行了約六個多星期,而談判有可能於近期結束,據 TechCrunch 上的消息來源指出,最後的成交價可能落在 60 億台幣左右。在最近這景氣低氣壓中,web2.0的網站仍有這麼好的表現,實在令人訝異,不過digg深耕新聞服務已經有四年多的時間了,累積的用戶也相當可觀,許多部落客都會將新的文章 post 在 digg 的網站上。
另外就在最近 digg 也像創投業者再募集到 3 億左右的資金。然而 digg 本身的獲利來源來自於與 Microsoft 簽訂的廣告合約,而這合約應該會在 digg 與 Google 合作後終止,我想應該就會換成Adwords的廣告系統了。
的推出,勢必為3D虛擬實境的市場投入震撼彈,在過去大家所熟知的 SecondLife 也有類似的服務,只是感覺並沒有相當普及,可能的原因在於 SecondLife 需要下載軟體才能使用。Google看準這塊市場潛力,進而開發出免用Client的3D虛擬實境服務,更讓使用者可以像貼YouTube影片般簡單的方式將Lively貼在自己的網站或部落格上,有了這種類似病毒式傳播的工具,相信不久就能在許多blog上看到Lively的蹤跡。
筆者剛剛試用了一下,速度上還算流暢(筆者使用Cable Modem),不過操控上有點卡卡的,問了一些在裡頭的人,他們也不太清楚要如何使用,只知道可以聊天。房間中有看到YouTube的影片放在牆上,房間也可自己裝潢,只是尚未摸索出方法。
這裡頭的商機雖說Google本身尚未找出經營模式,但對使用者而言,這應該是第一個可以將3D實境放置在自己網站上的工具,要辦個線上的發表會相信不是個問題,虛擬實境完全融入自己的網站中,也許GPhone發表會就會在這裡舉辦呢。
只是很好奇,在過去Google所推出的各項服務中,網站都是放在google.com下,這次的Lively卻是完全獨立的網址。
以下是Lively的虛擬實境。
網址:http://www.lively.com
延伸:Google Lively 相關新聞
看完Google Campfire影片之後,不得不佩服Google致力於"平台"發展實在不遺餘力,現在的Google已不能與前幾年剛提供搜尋引擎的Google相提並論了,這,是真心話。
Google近來一直對於平台有不少的產品問世,網路方面如Blogspot(部落格服務)、Gmail(電子郵件)、Google Doc(線上文件)、Picasa(相本服務)等,到手機平台Android,族繁不及備載,都是讓使用者能在Google的平台上使用他們的服務,進而產生更多的Content Network讓Adsense的廣告有更多的曝光量,以帶進更多的收入。不過上述的服務多是針對一般使用者,那麼別忘了還有一群人數眾多的程式開發人員,正在影響著網路世界的變化。這次,Google App Engine 就是要為他們而服務...
首先,Google App Engine提供那些想要寫網路應用程式的人,一個部署的好地方,三項重點包含
目前仍以OpenSocial為主題,尚未說明即將要發表的技術。下面的影片是現場實況,若是有錄影就能看得到。
Google今晚(美西時間)將有一場發表會,根據Google表示將會展現另一個新的技術,網路上有人說是Google的資料庫服務,稱為BigTable。主要的競爭對手我想應該就是Amazon的Web Service,都能讓使用者以這些服務為基礎,建立網路的應用軟體。這些服務讓許多剛起步的網路公司能省去不少資料庫維護的成本,快速地進行軟體開發,在能享受雲端處理的強大運算功能時,所需支付的費用相對小了許多。
Google的BigTable計畫從2004年初開始,這種非關聯式的資料庫提供強大的分散式處理能力,後端資料架構在GFS(Google File System),據筆者了解,許多Google的服務也都以BigTable當作資料庫在使用,如Google Search、Google Earth、Google Maps、Google Finance、Google Print、Orkut、YouTube和Blogger等都是。
雖然筆者還沒機會接觸類似的資料庫服務,但相信在短時間內使用Google或Amazon資料庫的網站及服務將會快速增加,畢竟費用也不貴又有強大的運算能力,衍生出來的就有幾個問題,包含穩定度(不久前Amazon的服務才停機一小時)與資料安全等,應該都是考量的因素。
再等幾小時,我們就知道結果囉。
延伸閱讀:
1. BigTable in Wikipedia
2. Google CampFire 活動
推出應用服務(Google App.)已經有一段時間了,包含了電子郵件、文件、行事曆、影片等功能,但直到現在推出了Google Sites,才將所有的服務整合到一個頁面上。這是一個類似wiki的平台,使用者或群組可以透過Google Sites分享Google App.中的資料,只要幾分鐘就能從專案管理、個人檔案、企業知識管理等樣版中,建立專屬網頁並分享給團隊中的成員。
當然安全性的考量始終都沒有被忽略,一如其他Google的服務,Google Sites能讓使用者完全控制分享的權限,並不會有資料外流的情況,只是筆者對於這類的服務仍持保留態度,機密的文件還是不要放到公司以外的地方,畢竟儲存的機器是在遠端的其他公司中,會被如何處理還是個未知數。
不過這樣的服務已經足以讓大多數人享受到"協同合作"的好處了,以下是Google Sites的介紹影片,說明幾個簡單的樣版及功能。
網址: http://sites.google.com/
Google之前推出一些網路上的應用服務如文件、簡報、試算表等,對於個人使用相當方便,當然也可以分享給其他的Google用戶,不過要是想在分享給公司或學校內其他人使用,可能就有點小小困難。現在Google Apps推出了團隊版(Team Edition),讓使用相同網域的人(@yourname)都可以輕鬆的分享給組織內的其他夥伴,也許這樣說還看不太懂,那麼看看下面這段影片就能了解囉。
GMail終於將容量升級到4GB了,筆者最近都還在擔心GMail中的信件該怎麼辦,都快滿了,現在可放心囉。
不過從過去的經驗看來,容量只要有限制就會不夠用,而聽說GMail也即將推出IMAP的服務,更使用者可以更方便的在遠端收取刪除郵件,在管理上可以說是更自由了。
2008/01/04更新:目前容量已達6GB了,呼~
有在寫Blog的朋友應該都很清楚如何將YouTube的影片放在自己的部落格上,現在也可以將影片放入Google Earth中。
其實YouTube影片已經與Google Map結合了,從這次將影片再搬上Google Earth的現象,我們不難發覺,"經緯度"的應用將越來越多,任何資料只要套上經緯度資料,就能帶給使用者更多的資訊連結。試想,以後當我們到達某個地點時,打開電腦看看Google Earth中你目前所在位置的相關照片、影片、網頁連結,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呢!
的虛擬世界可以說是目前最熱門的3D線上虛擬社群,3D加上社群讓這個虛擬世界的註冊人數,據說目前已經有六百多萬的居民。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,Google當然也會想要試試看。從之前的社群網站SocialStream傳言開始,大家都在臆測,什麼時候Google會正式推出社群網站。也許這次會從虛擬世界開始下手喔...
我們從Second Life中可以看見3D與社群的結合是多麼有趣,有人在線上辦產品說明會,有人買土地蓋房子,活生生就像真實世界的翻版,甚至還推出了自己的貨幣機制,也可與實際的貨幣兌換,影響力不容小歔。
Google在一份問卷中(見下圖)就問了受訪者是否有Gmail的帳號,如果沒有的話是否會想申請一個。更加證實了Google對於虛擬世界與社群的高度興趣。除了之前的社群網站外,Google Earth提供了很好的3D模型環境,食、衣、住、行等等的資訊都有,還有衛星空照圖,讓虛擬世界與真實環境的界線更加模糊,卻也帶來更加真實的感受,也許我們在真實世界中買不起的豪宅,卻可以在虛擬世界中蓋一棟帝寶(當然得先學學3D模型怎麼建),還真的沒有不可能的事。
我想在不久的將來,也許就是年底,Google就會發表他們對於虛擬世界與社群結合的最新作品,讓我們拭目以待囉。
Google暨Docs文書處理以及SpreadSheet試算表之後,今天正式推出了簡報文件的功能,Presently(見右圖),這使得Google在線上文書處理的產品線趨於完整,並統一了產品名稱,現在請叫他Google Docs...
Google 的簡報軟體Presently功能相容於微軟的PowerPoint,但價格卻是$0,這對我們小老百姓可說是一大福音,加上Presently的介面設計的相當簡潔,如同Google的其他平台一般,用最簡單、易懂的介面,讓我們在線上針對文件修改。
然而,Google的線上文件可不只是微軟Office的替代工具而已,強調Web2.0協同合作的今日,Google的線上文件更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多人參與修改文件中的內容,在過去您可以要用將文件以電以郵件的方式寄給好友,她們編輯完之後再寄回給您彙整,假如有十個人同時需要修改文件的話,啟不累倒在電腦前。由此可見,線上文件平台未來會有多深遠的影響了。本文最後有段影片,介紹線上文件的概念,挺有趣的。
Google 簡報平台 Presently
Demo:線上文件平台概念
自三年前推出以來,已經幾乎快成為email的代名詞了。當時網路的郵件服務可以說是Yahoo!的天下,而Gmail以他獨特的郵件處理方式以及AJAX的前端頁面技術,將email帶入另一個戰場,如今Yahoo!以及微軟的Live mail都以AJAX的方式呈現了。但戰況可能不僅於此,一場離線應用程式大戰,可能就要展開了...
Gmail目前仍以網路email服務為主,不過據印度Hindustan Times的報導,Gmail很有可能在年底的時候推出Gmail Client的應用程式,讓使用者安裝該程式之後,便可以在沒有連上網路的情況下編輯新郵件、儲存草稿、傳送郵件(當然得等連上網路之後),而當連上網路後,Gmail Client自動地同步您電腦上與Gmail伺服器上的資料,完成您在Gmail線上的所有功能。
Google逐漸地將辦公室軟體一一展現在使用者面前,從之前的Google Doc開始,可以編輯文件、工作表(excel sheet)、投影片(slides),到現在可能推出的Gmail Client,您是否也看出來Google對於微軟的壓力可說是與日俱增,難怪微軟的Office軟體在美國會以台幣約1,800元的價格賣給學生使用者,就是想穩穩鞏固目前的學生以及未來的工作市場。
那麼,您今晚選哪種呢?